按科室查找
一级科室
二级科室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56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众所周知,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并且,病程越长,伤害越大,很多人对糖尿病并不了解,不知道糖尿病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因为,有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多食易饥,双眼视物模糊,双下肢麻凉疼痛这些典型的症状,而患者也不去监测自己的血糖,所以,导致血糖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那么,血糖高会带来什么危害呢,这是糖尿病患者和医生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问题,血糖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一个问题,当糖尿病出现后,身体其他器官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脑血管,心血管,肾脏,眼睛,足以及双下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比如,对于脑血管的危害,血糖高时间长了,并没有去控制,会导致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栓塞,中风,甚至严重脑血管病会导致死亡,那对于心血管,会导致冠心病,房颤,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还有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变等等。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长期的危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并发症3-5年内肯定会出现,所以,定期复查血糖,规律用药才是上策!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的自我诊断及检测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而糖尿病的自我诊断势在必行。往往多数人认为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时才是糖尿病,其实则不然,出现上述症状往往血糖已经升高一段时间,且平均血糖高于16.9mmol/L以上,对胰岛功能产生抑制现象,使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的高糖环境相当于一个恶性循环,血糖越高对胰岛功能抑制越严重,抑制越严重越不能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导致血糖很高,自然就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前期甚至糖耐量异常阶段的人群不常规体检往往是不能发现自身血糖出现问题。因此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定期体检,针对空腹血糖高于5.7mmol/L以上就有必要完善一下糖耐量实验,毕竟国人饮食以面食为主,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升高,忽略餐后血糖而延误诊治。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家族史;严重肥胖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熬夜作息规律;暴饮暴食等,存在上述情况应30岁后定时查空腹血糖判断血糖情况。如果已经明确患有糖尿病,尽可能严格控制血糖目标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粗略控制标准就是空腹6.0mmol/L以内,餐后2小时8.0mmol/L以内;并且血糖达到上述目标值后也要每周测2-3天(间隔2天),每天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根据血糖的结果调整降糖方案;而针对没有达标的患者建议每天都测7次,根据血糖结果调整降糖方案直至达标。
三甲
陈旭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什么是2型糖尿病
什么是2型糖尿病?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糖尿病分型分为1型,2型,其它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基本特征是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病初特点是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素相对不足为辅,其胰岛素水平可能处于正常水平,甚至高于正常水平,但由于胰岛素抵抗,正常或偏高水平的胰岛素水平并不足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所以需要更多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而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胰岛功能不断的下降,就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为辅了。从临床表现上来说,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体型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发生缓慢,隐匿起病,症状不典型,所以常常多年未得确诊,因此在部分病人有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高风险。因为一般2型糖尿病仍有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所以急性并发症很少出现,但感染及其它应急状况下可能出现酮症。2型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因此该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也易患此病。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患者,也属于该病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也有所差异,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个体,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但是仍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在治疗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减轻体重,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及药物治疗控制血糖。首先确定自己的理想体重作为自己减肥目标,算出自己每日的总热量,经过合理分配成一日三餐,并加强运动,每日运动40分钟以上或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用药方面,2型糖尿病如胰岛功能正常,无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几乎市面上所有的降糖药物都可以用,但是还是一个原则为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磺脲类与非磺脲类促泌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糖苷酶抑制剂,DPP-4 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以及胰岛素都是可供选择的药物。糖尿病治疗遵循个体化,如何遵循个体化则需要通过监测血糖来保证。 2型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降糖治疗,除了监测血糖之外,还需要定期完善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等,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防治结合。 说了那么多,大家对2型糖尿病有大致的了解了吗,希望大家能通过对该病的了解增强战胜它的信心!
三甲
刘梦江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湖北省中山医院
话题
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
相信很多糖尿病病友都有过被医生建议打胰岛素的经历吧,那么你们是不是心里有很多的顾虑呢,是不是反复问过医生很多有关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呢?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了一下:1. 胰岛素是不是有成瘾性。2. 打了胰岛素是不是就得一辈子得打了,停不了了?3. 听xx说,打了胰岛素以后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是不是危害很大?4. 打胰岛素太麻烦,太难坚持,怕外人看见了有想法,有没有简便的方案?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物的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物质,对人体来说不可或缺。而糖尿病恰恰就是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所以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就需要从各个途径提高胰岛素水平,当本身胰岛素功能不好了或者胰岛素绝对缺乏了,那么胰岛素促泌剂就不能使用了,即使强行使用也是无法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打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那么下面我们来解答这些问题:成瘾性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上依赖,与习惯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停药后产生戒断症状。胰岛素停用后完全没有任何戒断症状,甚至还有不少病人避之不及,所以不存在有成瘾性这一说。 能不能停用胰岛素要看患者用胰岛素的原因,如果短期的强化治疗,应激情况,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好转的情况下,或者妊娠哺乳期已经结束的妇女,是可以停药胰岛素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但是如果是因为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水平低,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使用胰岛素的话,那么就不能停用,而是需要长期的使用了。讲到打胰岛素的危害,不如说说胰岛素的副反应,主要副反应是低血糖,与剂量过大,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较为少见。胰岛素治疗初期可能会出现水肿,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会引起水钠潴留,无需治疗可自行恢复。胰岛素会增加体重,与它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关。部分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后,会出现视力模糊,这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屈光度改变,一般多于数周内能够逐渐恢复。还有的就是胰岛素过敏,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表现的是局部注射部位搔痒,荨麻疹,和皮下脂肪萎缩或者皮下硬结,而全身的反应,就会有全身性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处理的措施包括更换胰岛素制剂,应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并进行脱敏疗法,严重过敏反应者应停用胰岛素,必要时按过敏性休克进行抢救。其实这些不良反应与很多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类似,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注射胰岛素确实存在不方便情况,但是现在胰岛素种类很多,有预混,有短效有长效,注射次数有一天2次,一天3次以及一天1次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及需求调整。 那么现在大家有没有对胰岛素更加了解一点了,还是那句话,糖尿病治疗选择最合适的,不要因为对胰岛素缺乏理解而拒绝使用,毕竟好的身体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三甲
刘梦江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湖北省中山医院
话题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对人体伤害极大,长期高血糖会出现很多并发症,不仅仅伤害身体,还对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并对经济不好的家庭也是一个负担,所以,控制血糖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只有血糖控制达标,才能延缓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那么,对于糖尿病,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并发症?需要详细的说明,第一,血糖高的病人时间久了,会出现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这需要紧急抢救才能挽回生命,需要对症治疗,以补液,补钾,静点胰岛素为主。第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其中包括,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胃肠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等等。那么,对于这么多的急性慢性并发症,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对于慢性并发症,应该怎么对症治疗,对于大血管病变,比如糖尿病并发脑栓塞,心肌梗死等,应该对症治疗,需要抗凝,强心,利尿等。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需要改善微循环治疗,包括糖尿病肾病,也需要改善微循环治疗,以及糖尿病足病,需要血管外科专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要营养神经治疗,总之,糖尿病的并发症居多是非常可怕的,只有控制好血糖,并发症才会来的少,来的晚!才会减少致残率,致死率。切记,降糖第一,是糖尿病的宗旨!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可以吃西瓜吗
炎炎夏日,正是吃瓜好时节!一两块西瓜入口,消暑又止渴,一个字,爽!这可苦了糖尿病病人,馋呀!有人说糖尿病可以吃西瓜,也有人认为糖尿病不能吃西瓜,西瓜甜。 那么糖尿病可以吃西瓜吗? 我们说糖尿病患者没有绝对不可以吃的食物。但吃什么、怎么吃是一门学问。为了便于客观数据说明,我们引入两个名词。其一、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它反映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GI越高,则升高血糖速度越快,程度越高。但GI并不完美,因为若我们吃的量不等,那么对血糖的影响也会有差异。于是牵涉到其二、血糖生成负荷(Glycemic load,GL)。它是升糖指数(GI)和食物中糖类含量的乘积。这个指标则可以反映吃不同量的该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在划分上,升糖指数(GI)>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GI<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血糖生成负荷(GL)>20为高血糖负荷食物,GL在10-20为中血糖负荷食物,GL<10为低血糖负荷食物。 回到初始,我们再来看看西瓜。西瓜GI为72,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但GL为4.2,又属于低血糖负荷食物。每100g可食部分含糖量仅为5.8g。营养学会推荐糖尿病患者每日水果摄入量200g。而成人每吃10g葡萄糖15分钟后可以升高血糖1.7~4.1mmol/l。换句话说就是西瓜吃了以后血糖会迅速升高一点,但它含糖量低,日常食用量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变化,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西瓜,那么如何吃呢?我们建议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两餐之间吃适量吃,一次不可吃太多,量变会导致质变。一定不要餐后立刻吃西瓜。一次摄入量控制在200g以内,也就是约一两片西瓜。超量食用的,建议下一餐主食适当减量。 食用同样水果,不同患者血糖升高反应也可能不同,故建议糖友们注意监测血糖,摸索适合自己的水果摄入量。
三甲
贾睿博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西安市第四医院
话题
胰岛素抵抗如何检查
胰岛素抵抗如何检查,这个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做一个胰岛素释放实验就可以检查出来是否有抵抗?具体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胰岛素释放试验就是通过患者口服葡萄糖(一般我们选择75克葡萄糖)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于服糖前抽一次血,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总共五个时间点各抽一次血,检查血清胰岛素的水平,了解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随着血糖的上升,血清胰岛素的水平也迅速上升,其高峰一般在服糖后30到60分钟出现,并且能够达到空腹时的5到10倍,然后逐渐下降,2到3小时后,血糖水平基本接近空腹时的水平。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通常空腹胰岛素的水平正常或者是高于正常,服糖后或餐后胰岛素分基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到3小时,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而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目前最好的治疗的药物就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药物,他除了有降血糖的作用,还能够控制体重,同时它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抵抗。而对于血糖正常,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服用该药也不会出现所谓的低血糖。
三甲
张旋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那么在这两种糖尿病之间,他们早期的症状其实是不一样的,首先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下2型糖尿病它的早期表现。2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多见于成年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大多数患者起病比较缓慢,而且隐匿,病情相对较轻,体重超重或肥胖,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脂代谢异常,部分患者因为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健康体检而发现血糖增高,只有50%的患者可以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部分患者还可以伴发皮肤的搔痒,特别是女性患者出现外阴的瘙痒,也可以因为高血糖使眼房水和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屈光不正,视物模糊。只有极少数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多饮,多尿,酮症。典型1型糖尿病,尤其是青少年,没有明显的诱因,并且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者,比较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我们说的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如果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会出现脱水的表现,口渴非常明显,四肢肢端的冰凉,呼吸有烂苹果味,呼吸快深大。感全身乏力,精神萎糜。
三甲
张旋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的自我诊断方法有哪些
各位春雨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如何进行糖尿病的自我诊断,做到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既然糖尿病对我们人体有这么多危害,我们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小便次数增多,多饮-老是感觉口渴,喝水增多,多食-常常感到饥饿,饭量和吃饭次数增加,虽然吃的很多,身体却日渐消瘦,也就是指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在这些症状的同时我们会有口渴、口干、 懈怠、 四肢无力、乏力,无精神、同时还会出现吃不饱的感觉,总是感觉到饥饿, 虽然一直在吃可是体重却是在逐渐的下降,甚至会出现多出汗、心悸、颤抖等低血糖的症状。 往往就是由于上述这些症状,认为能吃能喝怎么会有病呢的观点,才使我们麻痹而耽误就医,是许多患者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后才来就医,因此告诉大家,能吃能喝不等于没病,有些能吃能喝却是疾病的表现。所以各位朋友要注意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去医院测个血糖了解我们的血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糖尿病。
三甲
刘雅洁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种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而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可以口服降糖药,也可以皮下注射胰岛素,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不是很高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首选口服药进行治疗,而对于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种?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临床上代表药就是二甲双胍,其中包括二甲双胍普通片、二甲双胍缓释片、二甲双胍肠溶片等,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理减少肝糖原输出以及减少肝糖异生,促进无氧糖酵解,增加组织与骨骼肌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达到抑制或者延缓胃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而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第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临床上代表药物主要是阿卡波糖片、伏格列波糖片,这种口服降糖药也是比较常用的,主要是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糖苷酶的活性达到抑制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达到降糖的目的,但是这种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比如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第三,其他类型口服药,比如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磺脲类口服药药与非磺脲类口服药,磺脲类口服药代表药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吡嗪等,非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还有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包括啰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同时也有一些比较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如磷酸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还有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服用降糖药有哪些误区
在临床上服用降糖药也是有一些误区的,不注意这些误区很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而对于服用降糖药有哪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纯应用口服药,却忽略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有的患者不想通过控制饮食的方式控制血糖,而是增加或者加大服用口服降糖药的药量,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不但可能会诱发低血糖都危险,同时也可能因为过大的药量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第二,不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调整药量与选择药物的种类,很多患者认为只要吃药就可以了,就不用管其他的了,这种想法也是大错特错的,选择药物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同时也要根据血糖的水平,不能盲目的随意选择,随意的选择不一定适合自己,这样服药会大大的影响药物的疗效。第三,服用药物不监测血糖,这也是比较常见的误区,患者仍然认为服用药物就一切万事大吉,从来不去医院复诊或者自我监测血糖,这样根本没法观察到用药后的效果,也很难发现影响自己血糖变化的因素,属于盲目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用药期间定期复查,监测血糖尤为重要。第四,还有其他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口服降糖药就不需要打胰岛素,听信一些谣言,相信一些偏方,吃药不连续,也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血糖,这时需要去医院就诊咨询医生纠正错误,给予良好的指导和治疗。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血糖控制是不是越低越好
在临床上血糖控制是不是越低越好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患者,实际上并不是控制的越低越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血糖的控制有不同的要求,当然个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良好的方案和控制目标,达到长期的一个稳定的状态,而不是血糖控制的越低越好。第一,对于年轻人来讲或者儿童、青少年确诊糖尿病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要求都要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之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和延缓并发症过早的出现,也就是说这类人群空腹的血糖应该控制在4~6mmol/L之间,而餐后血糖尽量就小于7.8mmol/L,只有这样的严格要求才是对患者最有利的。第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相比年轻人比宽松,原因在于如果把老年人的血糖过分控制的太低,不一定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相反出现一次低血糖带来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尤其是老年人要远远大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危害,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要了老人的命。总结,通过以上两点分析,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年轻人血糖控制要求严格一些,而老年人相对宽松,当然都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的更改方案。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及危害有哪些
在临床上长期注射胰岛素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危害的,具体有哪些副作用和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第一,疼痛,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般胰岛素注射可以引起轻微的疼痛,对于出现较为明显疼痛的患者可能与注射的部位有关,或者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的神经,同时与进针的速度以及针头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第二,皮肤感染以及皮下瘀血,一般严重感染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在注射的部位经常可能会出现“红点”的情况,皮下瘀血也比较常见,主要是注射时损伤了皮下毛细血管所引起的,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的。第三,其他副作用以及危害,比如在同一个部位长期注射可能会出现脂肪垫,长期的注射胰岛素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比如出现腹型肥胖。同时可能还会出现其他一系副作用以及危害,比如胰岛素抗药性、注射胰岛素时外溢、屈光不正、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可能使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胰岛素水肿等。总结,通过以上分析,长期注射胰岛素是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危害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严格的要求操作与调整,切勿自行盲目的更改药量或者错误操作,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要严格的掌握应用症以及禁忌症,最终确保安全。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门诊基本检查有哪些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而患者对糖尿病往往忽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在前往糖尿病门诊就诊时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检查血糖情况,其中包括静脉血的检查或者指尖血的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对于糖耐量异常的人群或者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的检查,目的主要是观察患者血糖的水平以及患者血糖控制的情况。第二,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查,比如在门诊需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抽取任意时间的静脉血进行检测,主要是观察患者近2到3个月的血糖水平,对于不能经常监测血糖的患者来讲,这项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定期到门诊进行检测,同时也应该进行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的检测,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长期用药安全,还有其他一些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尿常规、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酸、血压等检查。第三,其他的检查,比如眼底的检查,其中包括眼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还有一些彩超的检查,比如颈动脉彩超和双下肢动脉彩超,心脏彩超的检查,同时应该检查四肢肌电图、骨密度等相关检查。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是多少
在临床上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发生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很多患者对于糖尿病血糖指标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一讲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具体是多少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第一,非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按照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的标准应该控制在7.0毫摩尔每升以下,非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10.0毫摩尔每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应该低于7.0%,这是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根据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普查情况而总结出的一个结论。第二,根据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病情,糖尿病的病程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综合的进行分析,部分患者可适当的放宽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标准,如果患者本身预期寿命比较短,并且年龄比较大,自我血糖管控的能力又较差,或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频繁的发生低血糖,大部分专家建议患者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9.0毫摩尔每升以下,非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11.1毫摩尔每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控制在8.0%以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频繁发生低血糖,也为了避免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第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控制血糖的标准是,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5.3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1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7.8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每升。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糖尿病患者何时该启用胰岛素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对人体会带来很多危害,也会并发很多慢性的并发症,糖尿病的患者除了应用口服降糖药之外,还有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而对于糖尿病的患者何时该启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国际糖尿病指南要求,也是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指出的,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大于9.0%,就应该启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同时需要强化治疗,原因在于这时的血糖已经严重超标,出现了失控的情况,往往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应该启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达到一个强化的效果。第二,初始胰岛素的治疗方案,需要去医院住院调整,在内分泌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往往选择强化治疗方案,也就是三短一长的强化治疗方案,三餐前皮下注射超速效胰岛素,比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晚睡前皮下注射超长效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注射液、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当然也可以选择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治疗的方案。第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启用胰岛素治疗,比如妊娠期妇女经过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的控制血糖仍不达标者,需要启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围手术期也建议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当病人合并全身重度感染时,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也应该启用胰岛素治疗,并且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打胰岛素后体重增长过快怎么办
胰岛素的副作用是患者注射之后体重增加的问题,而对于打胰岛素后体重增长过快应该怎么办?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第一,注射胰岛素之后体重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的人增长的快,有的人增长的慢而已,如果严格的控制饮食和增强体育锻炼,合理的搭配是可以控制体重的,需要讲究一个荤素搭配的原则,多吃新鲜绿色的蔬菜,少吃油腻的食品,同时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肥胖而减轻体重。第二,合理的使用胰岛素,有的患者应用胰岛素量特别大,大量的注射胰岛素也是导致体重增加的源头,对于一些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需要在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注射胰岛素,不能自行大量长期的注射,同时在给予饮食和运动的控制,联合口服降糖药,比如盐酸二甲双胍片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控制血糖、控制体重的目的。第三,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中药也是可以起到减肥效果的,并且配合中药口服辅助降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比如临床上主要是选择一些能够利湿、排油、排脂的药物,如荷叶、决明子、山楂、薏苡仁、茯苓、泽泻等药物,同时也可以辅助一些中医的传统理疗进行治疗,比如针刺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等疗法可以见到很好的疗效。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脆性糖尿病的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脆性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实际上脆性糖尿病指的就是病情不稳定,患者血糖忽低忽高,在临床上这种情况也称之为“不稳定型糖尿病”,这种情况是有很大风险的,对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控制血糖不要过于严格,脆性糖尿病的患者往往胰岛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基本接近于丧失的边缘,无论是胰岛素还是胰高血糖素都极度的缺乏,这时血糖极度不稳定,低血糖的风险大大的增加,低血糖往往致命,尤其是老年人低血糖风险更大,所以对脆性糖尿病的患血糖要求不要太严,空腹血糖控制在8到10毫摩尔每升之间就可以,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大约在10到14毫摩尔每升之间就可以,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第二,调整胰岛素幅度不要过大,脆性糖尿病的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稍微的调动就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当胰岛素血药浓度微小的变化,就可能会引起血糖显著的改变,在临床上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一定要特殊注意,不能大幅度的增量或减量,应该小幅度微调,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或者严重高血糖的发生。第三,尽量选择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胰岛素类似物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容易诱发低血糖,比如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中、长效胰岛素,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短效胰岛素,这样可以更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有利于将血糖控制达标。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
糖尿病已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很多糖尿病的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够,也不重视糖尿病,当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再进行治疗已经为时已晚,今天就来为大家解读如何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第一,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可能会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称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非常凶险的一种并发症,致死率极高,往往见于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当中,起病比较急,血糖飙升,严重者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积极抢救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第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长期的一个危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主要会表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非常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严重者会导致视网膜脱落,失明的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严重者也可以影响患者的肌力,还有其他的一些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等等。总结,通过以上分析,糖尿病的危害是非常多的,主要表现在并发症的方面,一定控制血糖达标,否则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诱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因此而丧命。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如何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很多相关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也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瘙痒前往医院就诊, 而对于如何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控制血糖,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应该控制血糖,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所有问题都会随之而来,控制血糖可以口服降糖药,也可以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达格列净,利格列汀等药物,而皮下注射胰岛素包括超速效胰岛素类似、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的类似物等,最终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瘙痒的症状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第二,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对瘙痒进行治疗,比如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口服治疗瘙痒的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防风通圣散等药物。当然也可以选择外用药物物,比如临床上比较常用青鹏软膏,炉甘石洗剂,尤卓尔等。第三,除了用药治疗之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特殊注意,避免接触过敏源,勤换衣物和被褥,定期的进行除螨,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肥甘厚味的油腻食品,同时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等。
三甲
周喜玉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话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