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戚敬虎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狂犬病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2021-01-24 193人阅读
三甲
戚敬虎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狂犬病是最凶险的病毒传染性疾病,预后非常的差,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又名恐水症。目前为止狂犬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一旦发病,死亡率将达到100%。自从1885年法国学者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病减毒活疫苗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我国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也可以见于猫、牛、猪等家畜,甚至部分野生动物如狼、狐狸、蝙蝠等也可以成为传染源。一般来说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一些貌似健康的犬或者其他动物的唾液中也可以带有病毒,也能造成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以由带有病毒的动物的唾液经过各种伤口、抓伤、舔伤的粘膜和皮肤入侵,部分可以在宰杀病犬的过程当中被感染,也有通过吸入含有病毒气溶胶而导致呼吸道传播的报道。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与动物饲养员尤其易感,人被病犬咬伤以后的发病率大约为15%-20%,是否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咬伤的部位,尤其是头、面、颈部等被咬伤后发病机会比较多,另外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比较高,局部的清创处理不及时,没有正规注射狂犬疫苗等,发病率是比较高的。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24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戚敬虎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向TA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