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贺慧鹏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慢性糜烂性胃炎怎么治疗
2021-01-24 50人阅读
三甲
贺慧鹏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被称为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常见表现为餐后胃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见病因:      某些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一些抗生素、酒精等,都可损伤胃黏膜,引起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反渗入胃黏膜内,引起胃黏膜表面糜烂、渗血。 

      临床表现:慢性糜烂性胃炎,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隐痛不适、反酸、饭后饱胀、食欲减退等等。

      常用检查: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出现多个痘疹样、膨大皱襞状或疣状隆起,直径5~10mm左右,表面可见黏膜缺失或脐样缺损,中心糜烂,糜烂周边多无红晕,胃窦部多见大小相似的红斑,有持续型和消失型两种。在悉尼系统慢性胃炎分类中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2.实验室检查(1)患者可出现大便隐血阳性和呕吐物潜血检查呈阳性。(2)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治疗:

     1.药物治疗(1)可静脉使用或者口服抑酸药(如H2受阻断抗剂、PPI类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2)糜烂出血明显时,可服用云南白药等。(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人可给予药物根除治疗,比如四联疗法等。

     2.内镜下治疗可经胃镜局部黏膜喷洒凝血酶等止血药物,或进行局部电凝止血。预防:避免服用刺激、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或食品;出现急性应激状态时,应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63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贺慧鹏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
向TA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