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指的是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肝炎,同时伴有皮肤粘膜的黄染,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者,即称为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的定义是基于肝炎的时候,是否出黄疸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来判断的,与之相对的就是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是非病因诊断,而是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个诊断。
一、黄疸型肝炎的病因:
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炎,同时合并有黄疸的现象,即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常见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类,①感染病毒性肝炎,②其他的一些嗜肝细胞病毒感染,比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等,③化学毒素的损伤,比如,酒精损伤、四氯化碳、药物(降血脂药物、利福平、异烟肼)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自身免疫损伤、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等等,这些病因都可以造成肝细胞发生弥漫性的损伤而产生肝炎,同时,如果出现了黄疸,临床上即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二、黄疸型肝炎的诊断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肝炎,伴有皮肤粘膜的黄染,且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即可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三、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1. 一般治疗,注意饮食营养,休息等。
2.针对性药物治疗
(1)消炎利胆药物,西药: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等。中药:茵栀黄颗粒等。
(2)护肝降酶药,这一类的药物,主要为肝细胞的细胞膜稳定剂,可以退黄疸,降低转氨酶的作用,比如水飞蓟宾、护肝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等等。
(3)对症支持治疗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改善恶心、腹胀、纳差、食欲不振等症状。
3.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比如慢性乙型肝炎,常用的抗病毒药有: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等。
四、黄疸型肝炎的预防
主要是要避开各种损伤肝脏的病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病毒性肝炎则需要管理好传染源,保护好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进行疫苗预防。